學校概況
※地理環境:
本校位於仁愛鄉南豐村,是通往廬山、清境等名勝必經之道,青山綠水,
風景秀麗,是一所偏遠的山地小學,校地面積12510平方公尺。
※學校基本資料:
縣市別 |
南投縣 |
校名:南豐國民小學 |
||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學校類型 |
普通班6班(幼兒園2班) |
||||
校址 |
546南投縣仁愛鄉南豐村楓林路3號 |
||||
電話 |
049-2920037 (國小) 049-2920720 (幼稚園) |
傳真:049-2920785 |
|||
網址 |
/index.php | ||||
|
t00680@mail.edu.tw |
||||
校長 |
孫秋雄 |
||||
班級數及 學生人數 |
一年級 |
1 |
10 |
||
二年級 |
1 |
12 |
|||
三年級 |
1 |
3 |
|||
四年級 |
1 |
9 |
|||
五年級 |
1 |
10 |
|||
六年級 |
1 |
3 |
|||
幼兒園 |
2 |
32 |
|||
合 計 |
8 |
79 |
※教職員資料
職務 |
人數 |
||
---|---|---|---|
校長 |
1人 |
||
主任 |
教導主任1人、總務主任1人 |
||
組長 |
教學組長1人、訓導組長1人 |
||
職員 |
校護1人、工友1人 |
||
級(科)任老師 |
一年級 |
1人 |
教師兼主任係科任教師2人、教師兼組長係科任教師1人、2688代理教師1人、沉浸式母語教學教師1人。 |
二年級 |
1人 |
||
三年級 |
1人 |
||
四年級 |
1人 |
||
五年級 |
1人(兼組長) |
||
六年級 |
1人 |
||
幼兒園 |
5人 |
||
小 計 |
11人 |
||
總計 |
20人 |
※學校特色
(一)、推展健康體育,活絡運動風氣。
【1】朝會定期實施晨跑,讓學生培養體能休閒習慣。
【2】成立體育性質社團,目前成立壘球隊,讓有興趣 的學生,
有展現其長處的一面。
【3】落實體育正常教學,落實學生享受運動發展目標,依九年一貫課程能力指標及老師專長,
推廣體育活動,規劃體育課程,使學生均衡發展及培養運動的好習慣。
【4】學校舉辦運動會、班際體育比賽等,以推廣體育活動,校外參加鄉際或全縣性體育比賽,
拓展學生視野。
【5】充實體育設備、加強運動器材安全檢查,分配運動場所的使用時間及規劃借用管理規則。
(二)、深耕兒童閱讀,提昇語文能力。
【1】一至六年級實施班級讀書會學校本位課程:活動過程中,透過書籍閱讀,分享經驗,
獲取知識智慧;並書與人的閱讀並重,以人為本,重視成員間平等、民主、尊重精神,
透過開放對話,更加獲致個人生命的成長,進而滋生對團體與環境的深切關懷,
易使個人與群體形塑為生命共同體。
【2】強化圖書室軟硬體功能、營造閱讀環境:教師以閱讀為中心,融入各科教學實施,
並鼓勵各班成立『班級圖書角』及充實學校圖書室,營造良好閱讀環境。
【3】推展校園閱讀活動:
l 設立閱讀小博士制度,獎勵孩子喜愛閱讀的好習慣。
l 各領域教學利用圖書室安排閱讀或配合教學。
l 優良圖書介紹:定期介紹優良圖書資訊,以利學生閱讀。
l 晨間閱讀活動:
【4】建立「推動兒童閱讀運動」專屬網頁,讓師生及社區家長能便利瀏覽各圖書館寶藏與
相關文化活動。
【5】辦理各項研習,充實老師及志工之推展閱讀活動知能。
【6】結合社區資源,推廣閱讀:
1. 運用「愛的書庫」圖書資源,推動班級讀書會活動。
2. 結合民間團體辦理閱讀推廣活動。
3. 運用仁愛鄉立圖書館資源,實地參訪做閱讀教學或圖書館利用教育教學。
(三)、實施創新教學,促進有效學習。
【1】組織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,發展學校九年一貫課程。
【2】依學校願景,訂定學校本位課程發展方向。
【3】擬定學校總體課程計畫,落實九年一貫課程精神。
【4】編輯學校本位課程教材,落實本位課程發展。
【5】加強教師進修,提昇教師專業教學知能。
【6】加強新課程宣導,結合社區資源推動學校發展。
(四)、重視資訊教育,縮短城鄉差距。
【1】三至六年級每週實施1-2節資訊學校本位課程。
【2】舉辦教師資訊融入教學有關進修,提昇教師素養。
【3】鼓勵教師運用電腦教室空餘時間,實施電腦輔助教學。
【4】充實學校網頁,建立教學資源資料庫與師生溝通天地 。
(五)、落實輔導工作,推動親職、生命教育,營造人性化的校園倫理。
【1】認輔教師由校中具有教育熱忱之教師自願參加,對於適應困難之學生安排認輔,
且定期召開認輔教師會議。
【2】定期發行親職輔導專刊,發揮親職教育理念。
【3】定期舉辦親職講座、生命教育,擴大教育成效。
【4】定期召開班級親師座談及家庭訪視,促進親師間溝通交流。
【5】定期舉辦慶生會,並設計課程教材,培養學生感恩惜福的心。
【6】實施愛心存摺活動,協助學生正向發展。
【7】落實特殊教育發展,照顧好每一位學生。
(六)、落實鄉土、英語教學,傳承地方文化、拓展國際視野。
【1】一至六年級實施母語教學。
【2】開辦編織、原住民舞蹈等傳統文化教學,延續民族傳統薪火。
【3】一至六年級實施英語教學,迎接新時代潮流。
【4】實施英語大家說活動,並舉辦全校英語日,使學生能與世界國際接軌。
【5】推動生活教育,教導學生尊重不同文化風貌。
(七)、強化品格教育,實施創新教學、促進有效學習。
【1】擬定生活教育計畫,溝通觀念建立共識,建立主動敏捷的行政,
塑造尊重、民主與和融的校園氣氛。
【2】各學科以生活教育為中心,透過各種學習活動,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。
【3】推展學生自治活動,養成學生修己善群、守法守紀 。
【4】加強指導學生生活禮儀及健康的品格教育。
(八)、推行新校園運動、建立優質環境。
【1】依學校願景列入學校本位課程,編輯環境教育教材與學習單,實施環境教育教學。
【2】實施垃圾分類,推展資源回收與教學,宣導垃圾減量、製造量。
【3】整理規劃資源回收場,請老師指導學生確實分類回收,且回收物定期請廠商前來回收。
【4】組織校內「環保工作服務小組義工」,激發學生感恩及愛護學校的心,
以實際的服務回饋學校。
【5】加強實施防災教育、海洋教育。
※學校情境分析
因素 |
S(優勢) |
W(劣勢) |
O(機會點) |
T(威脅點) |
S(行動策略)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地理環境 |
l位於附近村落中心位置。 l位於台14公路上,交通便利。 |
l以相對位置而言,雖出入較為便利,然每逢颱風侵襲,交通即中斷。 |
l資訊網路彌補地理位置偏遠劣勢。 |
l社區家庭因歷年來的風災 |
l開放學校資訊設備供學區使用。 l積極利用愛的書庫資源,彌補資訊設備不普及現象。 |
學校規模 |
l每學年一班規模適中。 l每班學生約8人。 |
l因交通便利,使學生有外流現象。 |
l國幼班成立 |
l無。 |
l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,減低每班學生數增多問題,反提昇學生學習效能。 |
硬體設備 |
l校舍雖老舊足以提供學生學習及活動空間。 |
l教學設備均已超過年限,岌岌可危。 |
l爭取經費充實硬體設備。 |
l設備經費較難爭取。 |
l逐年利用各項機會與經費申請補助及改善硬體設備。 |
教師資源 |
l教師老、中 l教師多才多藝、教學各具特色。 |
l有些科目專長師資不足。 l老師均需兼任行政工作,影響課程發展與研究。 |
l提供交流機會,建立分享成長機制。 |
l教師自主性高,整合不易 |
l形成學習型組織,持續規畫教師本位進修,提昇專業知能。 |
行政人員 |
l行政效率高 l行政電腦化 |
l行政工作繁重 |
l對於新事務接受度高。 |
l教師擔任行政工作意願低 |
l建立有效行政模式,簡化行政程序。 l責任分工,平衡工作負擔 |
學生狀況 |
l社區家庭民風較純樸,學生有極大的雕琢成長之空間。 |
l文化刺激及家庭教育之基礎與支持不足。 l單親、隔代教養率偏高。 |
l學校教師用心投入可補救差異之缺憾。 |
l家長缺乏對學生學習方法的了解。 |
l落實學生教育輔導工作。 l加強親職教育 |
家 長 配 合 |
l校長辦學踏實,家長信賴學校措施。 l家長會組織健全,全力支持學校。 |
l家長忙於生計,與老師互動較不足。 l重視傳統紙筆,對多元評量觀念仍不能完全信賴。 |
l鼓勵家長走入班級。 l透過家長會鼓吹,協助班級導師與班級家長有良好的互動。 |
l家長重視紙筆測驗成績,較忽略其他方面表現。 l家長對教育思潮的認知較少。 |
l邀請家長參與學校校務,成為教育的伙伴。 l舉辦家庭教育相關講座,提昇家長教育認知。 |
社區資源 |
l社區對老師尊重,社區與學校溝通良好。 l傳統文化保存良好。 |
l參與人員層面不普及。 |
l引進社區總體營造觀概念,展現社區獨特風貌。 |
l社區因近年天然災害,在經濟上蒙受重大損失,社區狀況不佳。 l學區老人居多。 |
l學校走入社區,結合社區資源發展學校本位課程。 l社區整合農業及觀光資源,社區狀況有逐漸好轉跡象。 l健全家長會功能,聘請家長代表參與學校課程編排。 |
※ 本校優劣勢條件
(一) 優勢條件:行政運作民主,學校團隊非常合作、教師衝勁足,願意投入教學研究,教育成效良好、家長會十分支持學校,與學校互動良好,是學校發展一大助力。
(二) 劣勢條件:位處土石流地區,常因天災使學生學習刺激及資源不足,而影響學生學習。
※ 因應本校劣勢條件,學校改善經營策略:
(一) 以人性化教育為校務推動首要目標,讓老師快樂教學,學生高興學習。
(二) 開創主動、積極有效能的行政領導作為,並發展成為學習型組織。
(三) 以協調、溝通手段達成校務行政與教學活動推動之良性互動、協調與回饋機制。
(四) 鼓勵教師研究進修,激發專業服務熱忱,提高教學品質 。
(五)申請教育優先區、民族教育各項活動,增加學生學習的機會,並利用各項活動,帶動整體學習環境文化。